
糧食中磷化物殘留主要是由熏蒸殺蟲操作不當?shù)纫蛩匾穑赏ㄟ^鉬藍分光光度法等進行檢測,檢測過程中需注意人員防護、消除干擾等事項。
具體如下: 殘留原因: 物理吸附:糧食具有一定的吸附性,磷化氫氣體可被吸附在糧粒表面,形成氣態(tài)殘留。這部分殘留與環(huán)境中的氣體濃度有關,在通風良好的情況下,部分氣態(tài)殘留可被去除,但如果通風不充分,就會有部分磷化氫殘留下來。
化學吸附:由于糧粒內磷化氫濃度低于外部,在滲透壓作用下,磷化氫會進入糧粒內部,并與糧粒內物質發(fā)生化學反應,生成磷酸鹽、亞磷酸鹽(酯)、次磷酸鹽等,形成固定殘留。這種殘留難以通過通風等方式去除。 熏蒸操作不當:施用藥劑量過高、施藥點不合理、清理殘渣馬虎草率等,都會造成局部糧食磷化物殘留量過高。例如,施藥點過于集中,會導致附近糧食吸附過多磷化氫;熏蒸后未及時清理殘渣,殘渣中的磷化物繼續(xù)分解產生磷化氫,也會增加糧食中的殘留量。 倉儲條件影響:糧食水分越高,對磷化氫的吸附能力越強,殘留量可能越高。同時,密閉時間越長,磷化氫進入糧粒內部的數(shù)量越多,殘留量也會相應增加。此外,不同糧食品種對磷化氫的吸附能力不同,如稻谷籽粒表面粗糙,比表面光滑的小麥吸附能力更強,更易殘留磷化物。
檢測方法: 鉬藍分光光度法:依據(jù) GB/T 5009.36 和 GB/T 25222 規(guī)定,磷化物遇水和酸產生磷化氫,蒸出后吸收于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中,被氧化成磷酸,再與鉬酸銨作用生成磷鉬酸銨,被氯化亞錫還原成藍色化合物鉬藍,通過與標準系列比較定量。該方法取樣量為 50g 時,檢出限一般可達 0.020mg/kg,操作時在特定波長下測定吸光度,根據(jù)標準曲線計算磷化物含量。
檢測注意事項: 人員防護:磷化物及其分解產物磷化氫有毒,檢測人員須佩戴正壓式呼吸器及化學防護服,防止中毒。 樣本采集與保存:采樣過程遵循 HJ 168 標準,避免光照、高溫,防止樣本中的磷化物分解或發(fā)生其他化學反應,影響檢測結果。 干擾消除:若糧食中存在硫化物,會干擾磷化物檢測,因其與酸反應生成的硫化氫能與硝酸銀生成黑色硫化銀,干擾磷化氫與硝酸銀的反應。可在檢測前加入乙酸鎘溶液,使硫化物形成黃色硫化鎘沉淀,以消除干擾。
儀器與試劑要求:所用儀器需保持潔凈,避免雜質干擾。試劑應使用分析純,實驗用水符合相關標準。同時,注意試劑的保存條件和保質期,如氯化亞錫溶液需臨用現(xiàn)配。
操作規(guī)范:嚴格控制反應條件,如控制好鉬藍顯色的酸度在 0.78-0.93mol/L 范圍內,酸度過高不顯藍色,過低氯化亞錫可能還原鉬酸銨出現(xiàn)假陽性。反應時間、溫度等也需嚴格按照標準執(zhí)行,以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。